经济类理论文稿汇编(15篇)

更新时间:2024-04 来源:网友投稿

 

“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从D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问题,对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等提出明确要求,对我们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此处隐藏45683字,下载后查看---

以实体经济为发力点和着力点。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落脚到实体经济上,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推进事关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强化高端趋向和规模效应,牢牢掌握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主导权;推动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在协同融合中形成叠加效应、联动发展,巩固优势产业的领先地位。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根本在于社会生产力的能级跃迁。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应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制高点,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实支撑。

大力激活企业创新活力。新型工业化归根到底要靠企业来实现。应进一步推动促进各类企业优势互补、同台竞技、共同发展,进一步抓大育小、梯度发展、协同共进,既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又培育聚焦细分行业领域、精耕细作、掌握独门绝技的专精特新企业。国有企业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骨干力量,要立足国家所需、产业趋势,围绕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产业新赛道布局、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民营企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应着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激发动力活力,提振企业信心,提高企业预期,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更多优秀企业在公平竞争中脱颖而出、发展壮大。

加大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力度。对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给予资金支持,落实技术改造投资税收优惠和专项再贷款政策,完善企业技改标准要求,加强有关法规制度建设,积极推动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推动传统制造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当前,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应统筹产业发展和产业安全,统筹开放发展和经济安全,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积极探索开放型经济体系下提升国家产业安全水平的有效路径。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进产业链强链补链稳链,建立权责清晰、多部门紧密协作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强化产业安全政策对制造业发展规划、重大科技专项、反垄断等各项微观经济政策制定实施的指导和协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