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企改革管理创新培训班讲座

更新时间:2024-04 来源:网友投稿

国企改革实践证明,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是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企业改革中最基本的改革内容,是整个改革的重中之重,更是实施人才强国和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手段。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须着眼国家战略需求,遵循企业发展和市场经济规律,不断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一、三项制度改革主要内容和发展历程

1.三项制度改革主要内容。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机制。一是科学调整优化组织架构。压缩减少管理层级、优化岗位体系,构建扁平化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能。二是健全管理人员选拔任用机制。建立常态化竞争上岗机制、实施管理人员聘任制,加大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力度,严控管理人员比例。三是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动态调整。建立管理人员轮岗交流和管理人员调整退出机制,严格兑现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四是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严格市场化退出,并探索从内部转化职业经理人的途径。员工能进能出机制。一是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健全劳动合同用工制度,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建立劳动用工总量控制制度。二是全面推行员工公开招聘。建立员工公开招聘制度,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三是促进员工有序流动。推行全员绩效考核,开展强制分布,建立员工内部轮岗流动机制,建立员工培训制度体系,畅通员工市场化流出通道。收入能增能减机制。一是加强企业工资总额增减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和严格的人工成本分析控制制度,开展劳动生产率行业和一流企业对标。二是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建立薪随岗变制度,薪酬向关键核心岗位和一线岗位倾斜。三是完善企业内部正向激励机制。开展超额利润分享,实施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探索开展员工持股试点,完善建立多元化激励体系。

2.三项制度改革发展历程。起步阶段(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改革思路是建立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拉开收入档次,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等。代表性的文件有《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若干规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等。按劳分配是该阶段的改革核心,三项制度改革探索起步。协同推进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主要改革思路是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出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代表性的文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等,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该阶段的改革核心,三项制度改革上升到公司治理层面。全面推进阶段(21世纪初到21世纪10年代初)。主要改革内容是正式提出三项制度改革,并于2003年成立了国务院国资委。代表性的文件有《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改革的意见》《中央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等。三项制度在该阶段基本成型,形成了完整的改革体系。深化阶段(21世纪10年代初至今)。主要改革思路是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对企业工资总额预算实行备案制或核准制管理,落实党对企业的全面领导、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董事会职权、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正式启动,出台国企改革1+N文件体系,三项制度改革的要求越来越清晰,推进力度越来越强。

二、三项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此处隐藏6597字,下载后查看---

3.能增能减上以健全精准灵活的正向激励机制为抓手。长期以来能增能减侧重建立考核激励约束机制进行负激励,目前三项制度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人才也赋予新使命,如还用以负激励为主的标准去对不同类型人才进行评价认定,很难让人才得到肯定和认同。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工资总额管理机制。探索科研企业在核定与经济效益联动的工资总额时,将当前新增研发投入按一定比例视同利润予以加回;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清晰、三项制度改革彻底、市场化意识强、收入分配科学的企业,实行工资总额预算备案制管理;对具有明显行业周期性、经济效益年度间波动较大的企业,推行工资总额预算周期制管理;对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设立国家级创新平台、吸引保留高层次科技骨干的企业,可实施单列管理。二是健全规范高效的中长期激励机制。薪酬激励既要注重效益,又要服从国家和企业战略,避免追求短期效应。要灵活运用中长期激励政策工具箱,对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为目标,采取项目收益分红方式进行分红激励等。三是健全精准灵活的考核机制。正向激励并不是不弱化考核,而更要注重考核精准化,确保激励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新型经营责任制下,责权利的分配主要通过差异化岗位管理、个性化绩效考核来实现精准灵活的收入分配机制,实现凭业绩和贡献取酬,拉开内部薪酬差距。

四、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从上而下成立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推进机构,明确企业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落实改革举措,把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加强沟通协调,企业各部门和企业密切配合、加强协同,建立日常联系、信息报送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反映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2.优化考核评价方式。一是改革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相结合,既评估企业推动改革的组织运行过程和具体工作措施,也评估改革带来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果,以及改革对企业活力提升和效益改善带来的影响;二是横向评估与纵向评估相结合,既开展监管企业与对标企业的先进性对比分析,也进行企业自身的进步性分析,促进企业不断提升行业地位、不断超越自身最好水平;三是年度评估与阶段评估相结合,既根据各企业年度改革重点和目标、改革推进效果,选择不同的评估指标组合,对年度工作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也根据一定时间阶段的改革总体安排,对各企业阶段性改革成效进行评估。

3.完善考核督导机制。一是加强对改革工作本身的考核,将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工作纳入企业主要负责人综合绩效考核,年度重点改革工作成效和阶段性改革成效评估结果计入当年或任期综合绩效考核得分;二是加大追责力度,对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推进不力、工作敷衍效果差的企业,特别是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企业相关负责人,严肃追究问责;三是形成联动监督机制,推动国资监管与纪检监察、巡察、审计、社会监督等同向发力,实现改革监督工作从各自为战向协同作战转变,有效解决重复监督,提升监督效能。